今年以来,江苏省常熟市检察院创新构建“三关三化”工作模式,通过严把数据质量关、案件受理关、事中质检关,推动流程监控实质化、职能融合一体化、三个管理现代化,实现办案质效与司法规范化水平双提升。
智能+人工双轮驱动
把好数据质量关
“业务数据是检察工作的‘晴雨表’,为确保每一个数据都真实准确,我们将数据核查工作融入了流程监控。”常熟市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负责人顾万炎介绍。
为夯实业务管理基础,该院建立“智能+人工”双重核查机制,运用“数检通”“苏查查”等智能辅助软件,对案卡填录关键提示问题进行自动校验,同步设立专岗进行流程监控。
在人工复核方面,专岗负责人重点围绕三个关键节点进行再次审核:即案件受理时复核受理信息完整性,案件审结时核查办理信息准确性,文书送达后核对送达信息时效性。
据悉,该院通过建立“日审核、日清零”机制,今年以来数据准确率保持100%,为业务决策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撑。
三级审查+繁简分流
把好案件受理关
案件受理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第一道关口,为把好“第一道防线”,常熟市检察院创新“三级审查+繁简分流”工作模式,在收案环节先由受理人员对案件受理标准进行形式审查,流程监控人员重点复核管辖权,并对基本证据完备性进行初步审查,检察官对流程监控人员发现的证据问题进行最后实质审查。今年以来,依托三级把关机制,该院已累计发现并纠正管辖权错误、材料缺漏等问题5个。
同时,为进一步实现司法资源优化配置,该院在受理环节即根据认罪认罚情况和案件复杂程度进行科学分类,区分速裁、简易、普通程序案件,匹配专业化办案团队。今年以来,该院公诉案件审结率较去年同期增长10个百分点。
质量评查前置化
把好事中质检关
“该案的审查报告承办人意见部分未写明作出决定所适用的刑诉法条款。”日前,常熟市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在对一起盗窃案件的审查逮捕阶段进行事中评查时,将问题书面反馈给案件承办人。
据了解,该院打破传统的“事后评查”模式,将质量监督贯穿办案全过程,以事中质检的实质化监控辅助办案部门的案件检查。在审查逮捕阶段,该院重点核查零口供逮捕和不捕案件的证据链完整性;在审查起诉阶段,着重监督延长、退查、改变定性等关键节点;在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领域,重点针对评查中的易错点开展专项检查。
“我们通过质量评查的前置化,可以实现‘边办边查、即查即改’。”常熟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邢桂霞介绍,通过建立“监控-反馈-整改-复盘”闭环机制,2025年以来该院已累计发现并整改程序性问题415个,移送评查线索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