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胡方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朐山书院调研相关古籍文献保护情况。
“我是半路出家的‘法律绣娘’。”这是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胡方对自己的评价。从电视台记者到司法行政人员,再到公益诉讼检察官,她办案有自己的特点,像是在“穿针引线”:一头牵着法条的刚性,一头系着民生的温度。
从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4年来,胡方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有的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有的入选江苏省创新项目、典型案例,其个人则先后入选ag尊龙凯时 公益诉讼人才库、江苏省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库。
“组团式”保护古城
海州区是连云港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000多年的建置史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如何守护好这座千年古城,成为海州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面临的重要考题。
2021年7月,胡方刚转岗至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不久,就接手了院里安排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展“‘益’起护城,一起遇见美好”古城保护专项行动。为精准刻画出千年古城的公益保护地图,胡方和同事穿梭于古城巷道,开启了“扫街式”排查。凭借在电视台练就的“听民意”本事,胡方很快就从大爷大妈的闲谈里揪出公益受损的“线头”。
“我们这一片啊,大多是砖木结构的建筑,几百年的历史咯!”2021年10月,在对海州区南城街道东大街古民居进行调查时,附近居民闲谈中提到的“砖木结构”引起了胡方的注意。据了解,东大街现有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23处,对研究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胡方发现该片区域电线私搭乱接现象严重,未配备基础的消防器材,街巷狭窄不便于消防作业,加上建筑多为砖木结构,“这里存在着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片区200多户居民里八成是留守老人,他们能讲清古民居的百年故事,却未必懂这些隐患有多危险。走访中我们一直在想如何既能保护文物,又能让老人们住得安心。”胡方回忆道。
由于古民居消防安全问题涉及部门多,在胡方和同事多次走访街道办事处和周边居民后,海州区检察院组织召开圆桌会议,及时向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在胡方的推动下,该片区大部分居民都参与了消防安全演练和相关培训,家中配有小型灭火器或者大水缸。同时,当地政府在东大街主要干道配备了微型消防站、微型消防车,成立了由26人组成的兼职消防队。2023年12月,该案入选最高检“为民办实事、破解老大难”公益诉讼质量提升年“百案评析”典型案例。
以开展古城保护专项行动为起点,胡方和同事共排查出文物保护问题30余个,先后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海州区政府出台《关于发挥检察公益诉讼等职能构建海州古城公益保护共同体协同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海州古城公益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团式”开展古城公益保护工作。
“法律绣娘”胡方就这样将百姓闲谈中的公益受损“线头”、各部门履职的“平行线”,织成了文物“保护网”。
推进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
“公益诉讼检察官得有两双眼睛,一双看法律条文,一双看百姓民生。”这是胡方常挂在嘴边的话。
2022年2月,一次用药过程中,胡方发现药品说明书的字特别小,服药禁忌混杂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很难找到。职业敏感性立刻让她想到一个问题:“这么小的字,老年人怎么能看清?”
带着这个问题,她和同事跑社区、进药店、走访行政机关,发现老百姓特别是老年人对药品说明书字小的问题反映特别强烈,生活中不乏老年人因看不清药品说明书服错药的事例。想让老年人看清药品说明书,最好的办法就是调大字号。这实现起来似乎并不难,可绣花哪有不扎手的?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开展,两大难题摆在胡方眼前,一是药品说明书文字设置缺乏国家强制性规定和标准,二是全面调整药品说明书字号涉及药品生产企业巨大成本投入。
“以上两个难题,有一个解决不了,案件都没法往前推进。当时也有人劝我:何必碰硬钉子?对此我也曾彷徨、犹豫过。”胡方坦言。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这句在案情分析会上被反复提及的话,坚定了胡方办案的决心,“老年人的难事,就是检察机关该啃的硬骨头。”
药品说明书字号没有具体标准?胡方和同事查阅了大量印刷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并请视觉专家从人体功能学的角度出具相应的专家意见,证明药品说明书未能达到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清晰易辨的标准。
连云港市有着50多年的医药产业发展历程,被称为“中华药港”。如何在护航药企健康发展与维护民生民利中寻找平衡点?胡方和同事拉着当地药品说明书印刷企业,反复排版试验,最终找到了在不改变药品说明书纸张大小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用法用量”“服药禁忌”等关键性内容字号的办法,为药企节省了改造成本。
在对案件调查的基础上,海州区检察院将药品说明书案件线索上报给连云港市检察院。两级检察院成立办案组,启动一体化办案机制,经过大量走访调查,最终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连云港市4家药企在全国率先开展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在辖区39个药品零售药店设立药事服务台,提供用药指导。
2023年11月,该案入选最高检、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对于药品安全,胡方的目光不止停留在说明书。在办理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案件时,她还发现社会上大量的家庭过期药品因无人回收、无处回收被随意丢进垃圾桶。就此,她撰写了规范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的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设置了63个“永不过时”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常态化开展过期药品的无害化处理。
在这份检察建议的推动下,江苏省各地也相继开展了过期药品回收专项行动,陆续新增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位300余个。这份检察建议获评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答新题解难题
“她的眼睛像探照灯,总能照见别人忽略的角落。”这是多数同事对胡方的评价。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官,胡方总是在积极找寻“解难题”的方法和路径。
2022年,胡方在走访中发现,辖区菜市场等公共场所的残障人士专用通道设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她和同事通过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制发检察建议及跟踪监督,督促行政机关开展菜市场无障碍通道排查整改,让特定群体感受到社会温暖。
2024年,该院聚焦海州古籍文献保护短板依法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开展古籍保护工作,推动两处存藏地与29人保护队伍建立,为103本珍贵典籍“续命”。胡方就是该案承办检察官。
基层是最能感知办案困难和问题的地方。不断的办案积累,让胡方深刻认识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实践性很强,于是她养成复盘每一起办结案件的习惯,“发现了什么新问题?突破了什么旧框架?形成了什么新机制?留下了什么新思考?”深入思考后再形成具有指导性的调研理论文章。在办理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案时,她针对药品说明书字小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的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撰写《药品说明书可视性差成为老年人群体安全用药“绊脚石”》一文并被新华社内参采用。近年来,胡方参与撰写的6篇调研文章在专业期刊发表,为公益诉讼检察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新时代公益诉讼检察既要办好案,更要讲好法治故事。工作中,胡方始终践行着“宣传也是办案”的理念,通过文字让更多百姓了解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有一次,被监督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看到我们的案件宣传,给我发来微信,表示深受感动,说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尽全力配合。”近年来,她办理的案件3次被央视报道,有效提升了公益诉讼检察的社会影响力。
“最好的司法办案就像绣娘绣花,针脚要准、线要暖,最终要让老百姓看得出、摸得着那份用心。”4年的积累和沉淀,让胡方对公益诉讼检察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更加坚定了她奔走在公益保护路途上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