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尊龙凯时

听新闻
放大镜
ag尊龙凯时 网 > 要闻 > 正文
将“八项惠民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南京检察机关用心用情高质效答好“民生卷”
2025-07-31 09:26: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谢谢检察官,帮我们父女俩洗清了背负十年债务的‘冤屈’。”电话那头,王女士哽咽的声音中带着感激,这份感激的背后,映射着检察官司法为民的“真心”“真情”,而这样的故事,在江苏省南京市检察院的履职答卷中还有很多……

近年来,南京市检察机关聚焦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检察履职成效,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上半年,南京市检察院着眼“巩固、深化、提升”,确定了信息安全保护、民事支持起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八项检察惠民实事,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我们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强化部门协同、创新履职方式、优化服务流程,确保各项惠民举措落地见效,切实让人民群众权益保障更扎实、诉求解决更便捷,把实事真正办到百姓心坎上。”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章润表示。

筑牢“安居线”,百姓生活更放心

在数字浪潮下,个人信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并已成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南京市检察机关将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作为保护民生的着力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安心。

一言一行均被跟踪、偷拍,“私家侦探”正兜售你的行动轨迹。2023年11月,南京市栖霞区某银行保安发现两名男子连续多日在门口徘徊,报警后竟牵出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

2021年,刑满释放人员房某某注册管理咨询公司,招揽员工,通过发放“婚外情调查”传单招揽业务。他们与委托人签订合同,收取委托费、差旅费、调查费等,单笔最高达12.5万元,非法获利超30万元。案发时,该团伙中二人正受雇跟踪一名银行女职员,被民警当场抓获。

“他们以‘情感咨询’‘婚姻调查’为幌子,实际上通过跟踪、偷拍,非法兜售公民行踪轨迹。”办案检察官说,该团伙犯罪使用GPS定位器实时监控目标车辆轨迹,在被害人住所偷装针孔摄像头获取私密影像,组建线上群即时传输偷拍视频、定位数据。

检察机关接案后,通过委托合同、视频及照片等证据,围绕资金流向等提出10余条补证意见,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并提供被害人行踪轨迹等个人信息的行为触犯刑法,作出批准逮捕决定。今年1月,经栖霞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房某某、李某某等七人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法院判处四年两个月至一年三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类案分析,联动治理。南京市检察机关对2023年以来全市办理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进行类案分析研判,对内打通刑事与公益诉讼线索流转,一体办案;对外联动公安、行政机关及信息服务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形成打击与治理闭环,着力构建长效保护屏障。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64件171人,有效维护公民信息安全。

织密“保护网”,劳动者腰杆子挺得更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南京市检察机关在破解就业“中梗阻”、打通维权“快车道”上持续发力,最大限度让劳动者体面劳动、依法维权,让“劳有所得”成为可感可及的现实。

“10天就拿到证了!”今年6月的一天,刚转行开网约车的李师傅向南京市检察院检察官展示手机里的电子从业资格证。而在几个月前,像他这样的新司机平均要等待至少20个工作日。

变化始于一次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在办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案件时,检察官发现大量拟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反映居住证办理难、资格审核周期长。南京市检察院立即与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沟通协商,明确提出两点建议:压缩背景审核周期、优化审批流程。

经过多轮磋商,市交通运输局就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审批流程作出优化,接收平台企业集体报名,增设多次平台专场考试,市公安局对拟入职人员的背景审核周期由20个工作日缩减至10个工作日,大大缩短了拟从事网约车服务从业人员的等待时间。

针对居住证办理难的问题,南京市检察院经过与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的“三方会谈”,拟对“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应具有本市户籍或者取得本市居住证”这一前置条件进行优化调整,目前正积极推动修订《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管理办法》,进一步降低网约车驾驶员入职门槛,便利他们的工作与生活。

为最大化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今年初,南京市高淳区检察院与区总工会、人社局等单位联合会签了《关于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就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协作内容达成一致,重点强化多元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体系,扎实开展公益诉讼、民事支持起诉等工作,全力优化辖区就业生态及营商环境。

针对农民工讨薪难问题,南京江北新区检察院建立高效维权机制,整合电话、微信、现场指引等多维诉求渠道,与法院建立快速绿色通道,将案件办理周期压缩至48小时,实现“一窗口受理、全流程跟踪”,今年以来,已为57名农民工追回欠薪62万元。玄武区检察院与人社部门联合制定《农民工讨薪案件办案规范》,明确线索移交、联合约谈等全流程工作标准,通过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双向衔接,推动欠薪案件“受理—支持起诉—执行监督”闭环运行。

服务“零距离”,大伙儿办事更方便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首先要让司法服务可及可享。南京市检察机关以数字化改革破除时空壁垒,以“枫桥经验”延伸服务触角,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窗口+基层”的全域服务网络,切实将“司法为民”理念转化为“一次不用跑”的阅卷体验、“家门口解纷”的检察实践。

“隔着近500公里,以前办手续往返要一整天,现在10分钟就解决了委托手续。”浙江省宁波市的吕律师在代理南京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盗窃案时,因缺少犯罪嫌疑人亲笔签字的委托书无法阅卷。南京市秦淮区检察院采用远程视频的方式,让犯罪嫌疑人与律师线上确认委托关系。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后,检察官将加密电子卷宗光盘邮寄给吕律师,既合规又高效,受到律师的大力赞扬。

电子卷宗一键刻盘,添加溯源水印后立等可取。记者在南京市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发现,他们专门为律师设立了阅卷窗口,并有专人负责接待,互联网阅卷办理工作设专人专机负责,对申请事项能够做到“当日申请、当日审、当日办理”,全程线上闭环。针对跨区域阅卷难、阅卷成本高等问题,南京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多方协同机制,通过检察业务应用系统推送卷宗到所在地检察院,由当地检察院协助律师查阅、刻录卷宗,让律师随时随地“轻松阅卷”。

科技赋能,用“数据奔跑”替代“律师奔波”,真正做到让律师阅卷现场“零等待”、网上“零距离”、异地“零障碍”。今年以来,南京市检察机关共计办理律师阅卷4413件次,其中异地阅卷123件次,互联网阅卷416件次。

普通群众遇到烦心事也能在家门口找到“解忧站”。南京市检察机关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打造“1+13”枫桥式服务矩阵——以南京市检察院“宁检新枫”品牌为引领,联通各区检察院打造各具特色的“海青工作室”“栖枫和畅”“淳风化雨”“检调雨顺”等子品牌,将检察服务窗口沉入综治中心、街道、社区,开到百姓身边。

检察官常驻现场,对劳动争议、损害赔偿等民生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建立起“领导包案、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社会帮扶”等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依法实质性化解信访矛盾。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及各基层服务点实现初次信访化解率达92.7%,并成功推动66起信访积案息诉息访。

作者:  编辑:刘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