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涟水县检察院积极落实数字检察工作部署,围绕“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要求,深入探索“小切口、深挖掘、重实效”的数字检察实践路径,为法律监督工作注入强劲动能。截至目前,该院自主研发数字监督模型4个,应用外地优秀法律监督模型13个,成案24件,1个模型获评全省数字检察模型竞赛三等奖,1个案例入选ag尊龙凯时 典型案例。
自主建模释放监督潜能
该院聚焦办案需求,瞄准监督薄弱环节,集中力量研发符合基层实际、便捷高效的“轻量化”监督模型,通过模型输出实现精准监督,形成了“需求提出—模型构建—实践应用—反馈优化”的良性运行机制。
针对在办案中发现的因部门信息壁垒,导致服刑人员违规领取养老待遇等问题,该院深入研判,探索构建“养老保险基金法律监督模型”,通过将民政火化、社保发放等行政数据与刑事判决、社区矫正等司法数据进行智能比对,精准筛查出违规领取养老金线索,并联合人社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成功追回养老金4万余元。
共享共治织密监督网络
该院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力打通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通道,凝聚工作合力。
一方面,积极寻求跨区域协作,与其他基层检察院建立模型推广联盟,重点推介本地研发的“司法救助模型”,实现“一域突破,全域共享”。截至目前,异地检察机关应用该模型发现司法救助线索10条,成功对6人实施救助。
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应用异地检察机关开发的成熟模型,通过主动应用“残疾人证申领及两项补贴法律监督模型”“药店执业药师人证分离监督模型”等外部成果,核实并移送多条监督线索,有效拓展监督案源。
精准归纳优化社会治理
该院紧贴民生热点、公共利益保护缺位等问题,坚持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不断延伸数字监督模型应用效果,从办理个案到归纳类案,最终实现“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闭环模式。
针对县域部分路段事故频发问题,联合县公安、交通、住建等部门共同构建“道路交通标识监督模型”,推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增设交通信号灯、标志牌等,有效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针对部分高耗水企业违规用水、欠缴水资源费等问题,依托四川省成都市检察院研发的“违法抽取地下水公益诉讼类案监督模型”,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开展水资源保护专项活动,督促部分企业补缴水资源费用。
此外,通过模型数据研判,发现洗浴、洗车等特种用水商户存在违规取水行为,进一步推动专项治理,督促商户自行整改,依法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8份,有力保护水资源安全,推动解决治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