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尊龙凯时

听新闻
放大镜
ag尊龙凯时 网 > 头条 > 正文
打赢废弃菌包“污染防治战” 江苏基层“人大监督+公益诉讼”护航产业健康发展
2025-09-29 09:13:00  来源:检察日报

九月十日,丰县检察院检察官邀请属地镇(街)工作人员及人大代表,调研凤城街道刘李三村废弃菌包处理情况。

孟秋的小村庄,风里裹着淡淡的菌菇香,村民们正将一筐筐鲜菇搬上运输车,不远处的农田里,绿草正迎着风生长。9月10日,江苏省丰县检察院检察官邀请该县人大代表、县攻坚办工作人员、“益心为公”志愿者来到该县刘李三村回访。“去年这时候,到处都能看到废弃菌包,刮风下雨,不是包装袋满天飞,就是一股泡水后的怪味。现在你看,垃圾清理干净后,我们干活都舒心多了。”村民老张正要去自家大棚里采收食用菌,谈到废弃菌包的处理,他很是感慨。

丰县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全国毛木耳三大生产基地之一,食用菌种植面积达8000万平方米,年产各类食用菌约1亿袋,年产值近10亿元,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然而,食用菌能脱贫致富的同时,由于剩余的废料处置不当,也带来了生态和环境隐患。“食用菌转化后剩余的废料特别是废弃菌包,如果处置不当,长期堆积,易发霉变质,而且塑料包装袋难以降解,极易污染土壤和水源。”2025年1月,丰县两会期间,丰县人大代表、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于百峰提出了这一问题。

依托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丰县检察院将代表建议转化为公益诉讼案件立案办理。

2025年3月,办案团队实地走访了该县凤城街道、师寨镇下辖16个种植村,发现50余亩基本农田中堆满了废弃菌包,且附近的河沟、土壤已变成深褐色。经过对6个毛木耳主要种植村、7处较大菌袋回收点及附近的土壤进行检测,虽然未发现重金属污染,但是经农业农村部门专家评定,存在土壤、河道污染潜在风险。

废弃菌包确实存在污染隐患。那谁来监管?3月31日,就废弃菌包无害化处理、生态环境修复等问题,丰县检察院邀请该县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相关镇街等部门召开磋商会议。经多轮讨论,大家达成共识,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对食用菌废弃菌包无害化处理负有监管职责,相关镇街对生态环境修复负有监督管理职责。

“每年9月至11月,是我县食用菌集中产出期。废弃菌包若处理不及时,赶上9月汛期,无论是被农田土壤掩埋,还是被冲进河流,都会给泄洪、灌溉带来隐患。所以最好赶在汛期前处理好。”会上,检察官张玉传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4月,丰县检察院向凤城街道等相关镇街制发检察建议,建议督促种植户清理堆积菌包、规范无害化处理。很快,凤城街道10亩农田中的废弃菌包全部清除,但收购点整改时却遇到了难题。老式处理设备仍可使用,经营户多为小本生意,不愿投入资金更换新分拣设备。这一难题在师寨镇同样存在。

为进一步解决整改困境,借助更多行政单位力量,基于“废弃菌包的污染隐患同样影响着村民居住环境”的考虑,2025年5月,丰县检察院将该案融入全省群众“房前屋后”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攻坚专项行动,邀请县攻坚办、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全县食用菌废弃菌包处理方案。经讨论,一致同意将凤城街道作为废弃菌包治理全县试点,采用招商引资、菌渣转化等方式从源头解决菌包堆积和无害化处理问题。

经过两个月攻坚,凤城街道治理成效显著。种植户主动购置大型分离机,处理效率提升5倍;县级层面招商引资,浙江、杭州等地生物质颗粒加工企业入驻,实现菌渣就地消纳;丰县农兴集团将菌渣转化为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服务本地及周边农业,并纳入县级重点产业项目,形成“招商引资+内销兜底”的系统解决方案。

清除废弃菌包只是起点,恢复土地生态才是核心。7月,在县委支持下,丰县检察院联合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属地政府及农兴集团,从设备引进、资源化利用、责任落实、宣传指导四方面,制定废弃菌包源头治理与食用菌产业闭环发展方案,专题报告获县政府肯定。随后,“招商引资+内销兜底”模式在师寨镇推广。截至8月底,50余亩曾被废弃菌包侵占的基本农田,全部恢复原貌。

9月10日,于百峰代表参与“回头看”时,看到农田重现生机,欣喜不已。“这场‘污染防治战’,既是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衔接的成功实践,也是多部门协同的成果。废弃菌包问题解决了,我对丰县食用菌产业的未来更有信心了!”于百峰代表说。

作者:管莹 张睿 翟忻然  编辑: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