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尊龙凯时

听新闻
放大镜
ag尊龙凯时 网 > 要闻 > 正文
四部门发文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2025-08-08 08:56:00  来源:法治日报

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相当于每4个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是人们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与人们出行生活息息相关,其产品质量、安全性能等相关内容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已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为推进《技术规范》实施,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促进符合《技术规范》的产品供应,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走深走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等“五端”着手,明确提出7方面工作要求,包括严格电动自行车生产管理、认证管理、销售监督、登记管理,稳妥推进在用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更新换代、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等。

四个环节同步推进新标准实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标准化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分析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组织制修订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充电器、电气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这3项标准均已于去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联合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修订发布新版《技术规范》,形成了覆盖电动自行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等各环节的强制性标准体系。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标准要切实发挥作用,不仅要把标准制定好,更需要行业管理部门、检测认证机构、电动自行车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把标准学好、用好。”何亚琼说,标准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环节同步推进。

具体来说,在生产环节,企业需要按照新标准要求进行研发和车型设计,对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进行相应调整,部分企业还需要进行生产线的改造升级。在检测认证环节,指定机构要按照新标准要求设计新的检测认证流程、购置设备、申请CMA资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更新实施细则等。在流通销售环节,企业需要建立新的营销体系、定价策略,并做好与以旧换新政策的有效衔接。在登记上牌环节,也要作出合理安排,通过规范办理登记,与新标准实施同步推进。

为推动全产业链各环节按照新标准要求尽快调整和适配,加快形成适应新标准要求的产业生态和监管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近日印发了《意见》。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有关部门一道,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部署,持续推进《意见》实施,保障符合新标准的产品有效供给,切实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本质安全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何亚琼表示。

保障新旧标准车辆平稳过渡

《技术规范》修改完善了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在安全性和实用性方面均得到有效提升。

“新标准紧扣‘保基本、兜底线’的根本定位,聚焦‘安全性’‘规范化’两个关键词,在提升产品安全性的同时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出行的合理需求。”据何亚琼介绍,为推动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量产上市,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新旧标准车辆的平稳过渡,《意见》作出了三方面的工作部署:

加快新标车研发生产。在主要产区开展新标准宣贯,定期调度重点生产企业新产品车型研发设计、配件采购、样车试制、检验检测等工作进度,指导企业尽早推出符合新标准的产品,并提出认证申请。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建立行业“白名单”,积极发挥相关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帮扶企业按照新要求改造升级生产线,建立健全企业意见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协调解决企业具体困难,加快新标准落地实施。

强化检测认证保障。指导指定实验室加快能力建设、获取CMA资质,指定认证机构严格依据新标准和认证规则开展电动自行车CCC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及时满足企业产品检测认证需求,为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尽快上市供应提供安全评估保障。加强CCC认证全过程管理,严格检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要求落实情况,强化获证后监督,确保获证产品持续符合新标准和CCC认证要求。

合理控制旧标车增量。新标准对9月1日之前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额外给予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在12月1日之前,旧标准车辆仍可继续销售,但建议消费者优先购买安全性更高、实用性更好的新标准车辆,减少身边的安全隐患。《意见》要求指定认证机构及时提醒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根据新标准实施时间,审慎提出旧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认证申请,确保旧标准的车辆可以在今年12月1日前完成消化、平稳退市,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三方面措施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是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的重点任务,为行业发展标定了“安全准则”、划定了“安全红线”,意义重大,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意见》提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据了解,在具体执行层面,《意见》提出三方面措施:

加强溯源调查。指导各地消防救援、公安、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电动自行车火灾及亡人交通事故全链条溯源调查工作,严肃追究相关环节责任。对于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全面开展案例警示、安全知识等教育,加强在重点社区的宣传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强化行业自律。督促电动自行车及电池行业协会商会等加强行业自律,引导生产企业落实新标准以及电动自行车、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有关要求,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质量控制能力和产品一致性,从源头狠抓严管,规范经营行为。

压实各方责任。指导各地有关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强化工作联动,加强社会宣传引导,确保新标准实施后市场供应平稳。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各相关部门,以常态促长效、以长效促提升,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门,持续巩固深化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成效,共同推进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以常态化监管和长效化实施,确保标准执行不打折扣、安全底线毫不放松,让强制性标准成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铁保障’,切实提升电动自行车本质安全水平,守护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何亚琼表示。

作者:刘欣  编辑: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