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币交易、线上组队、流窜作案……诈骗团伙用镀金饰品冒充纯金典当套现,短短两个月就骗得18万余元。近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金包银”诈骗案,被告人徐某等4人分别获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单能赚几千,一天轻松上万……”2024年5月,手头拮据的徐某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这样一则极具诱惑的广告。面对如此“高额回报”,徐某抱着“冒险试试”的心态,向视频博主发去了私信。此时他万万想不到,仅仅数月后,等待他的竟是冰冷的手铐和法律的严惩。
不久,一个自称掌握“赚钱门路”的网友王某联系上了徐某。王某表示,他可以用虚拟币买到特制的“金包银”首饰,这些饰品以白银为基底,外层镀真金,单看外观与纯金几乎无异,连专业人士都难辨真伪。徐某发现黄金价格正持续飙升,觉得“有利可图”,二人一拍即合,约定由王某出资购买假金饰,徐某负责前往典当行抵押套现,合伙作案。
2024年5月底,王某和徐某在南通海安的一家典当行首次作案得手,王某提供“金包银”手镯,徐某出面抵押并得款13000元,随后徐某分得3000元“辛苦费”。尝到“快钱”甜头的徐某彻底沦陷,他开始自己出资购买假金饰,并拉拢几个朋友组建诈骗团伙,流窜南通崇川、如东、海门等地疯狂作案10余次,累计骗取典当款18.67万元。
然而,违法犯罪得来的钱财终究烫手。2024年7月,徐某在网上招揽了新成员莫某。莫某首次作案时就碰上了一位警觉的典当行老板。面对老板的质问,莫某含糊其词,老板察觉蹊跷,随即报警,徐某等人被现场抓获,其他嫌疑人也相继落网,这条精心编织的诈骗链条就此被斩断。
在审查起诉阶段,徐某及其团伙成员均承认了各自的犯罪事实,退出了大部分违法所得,并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2025年6月6日,南通市海门区检察院指控徐某等人犯诈骗罪,依法提起公诉。同年7月18日,海门区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全部指控和量刑建议,鉴于徐某等人具有坦白、认罪认罚、退出赃款等情节,以诈骗罪分别判处徐某等人有期徒刑一年至三年不等,并处两千元至四万元不等的罚金。
检察官提醒
犯罪分子利用部分典当行依赖传统无损检测的漏洞,以内部为银、表面镀金的“金包银”饰品冒充高价值纯金,实施抵押诈骗。在此提醒典当行从业者及广大群众,在进行贵重饰品交易时务必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一要严格查验贵金属对应的发票、鉴定证书等原始凭证;二要仔细核对并登记交易人身份信息;三是在必要时,务必借助专业仪器进行检测,或采取剪断等破坏性方式查看内部材质。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报警。
同时,也提醒大家切勿轻信“轻松赚快钱”之类的广告诱惑。天上不会掉馅饼!切勿因一时贪念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否则终将落得“黄金梦碎,银铐加身”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