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检察官对涉案芯片使用功能进行研讨。
【基本案情】
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李某、周某、黄某委托杨某研发出某知名品牌游戏机的辅助破解程序,将该程序烧录至芯片中,加工生产游戏核验系统破解装置,用以运行盗版游戏。杨某生产出破解芯片装置后,李某、周某、黄某对外销售给蔡某、喻某等6人,非法经营数额3900余万元。蔡某、喻某等6人将购进的上述游戏机破解芯片装置直接转售牟利,或焊入游戏机中一并销售牟利。
2024年3月,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检察院以涉嫌侵犯著作权罪对李某等人提起公诉。11月,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李某等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至二年六个月不等,部分被告人适用缓刑,各并处罚金1100万元至150万元不等。一审判决后,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2025年6月,徐州市中级法院裁定维持原判。7月31日,该案获评2024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
【检察履职】
术业专攻,邀请技术部门介入。该案涉及芯片领域专业知识,如何认定技术层面的侵权事实对案件定性至关重要。在依法介入阶段,办案检察官邀请技术部门同步介入审查工作,联合技术专家实地走访权利人公司,借力前沿“外脑”深度磋商,高标准完成管理后台查看、系统功能验证等技术取证,查明正版游戏机确实存在保护机制与核验机制,以保证玩家只运行正版游戏系统。之后,通过对正版游戏机和加装破解芯片的游戏机进行拆机对比、运行对比等技术分析,邀请专家开展技术论证等手段,确定技术侵权事实并出具调查意见,明确破解芯片系通过加装第三方系统,故意避开权利人为作品设置的技术措施,以达到运行盗版游戏的目的。
精准定性,明确侵权行为性质。该案中,下游经销人员将破解芯片安装在游戏机上并加装盗版游戏的行为,是直接规避技术措施的行为。而上游的杨某等人制造、销售破解芯片或者销售含有破解芯片装置的行为,系间接规避行为。为明确间接规避行为的性质,检察机关多次组织专家论证会,认为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后,应当与著作权法中规定的“技术措施”文义相同,包含有效技术、装置或者部件。同时,司法实践中,用于破坏技术保护措施的芯片等内部装置或者部件,往往是侵犯著作权的源头,对著作权的侵害程度更高,举轻以明重,下游的属于侵犯著作权罪,上游的更应该纳入侵犯著作权罪的打击范围。
全链打击,认定非法经营数额。鉴于涉案人员众多,生产和销售窝点横跨多个省市,检察机关引导公安机关从下游经销商入手层层追溯,最终溯及研发破解芯片的源头环节,系统查实盘根错节的六级犯罪链条,实现了对犯罪行为的全面打击。在认定非法经营数额时,综合各层级人员的犯罪行为、参与程度等因素,分别对不同人员的非法经营数额作出准确认定。杨某与李某三人系委托加工的关系,在生产环节成立共同犯罪,但杨某未参与李某等人的销售环节,故杨某的非法经营数额认定为其收取的2021万元加工费。李某、周某、黄某三人在生产、销售环节成立共同犯罪,非法经营数额均为销售既遂部分与未销售货值部分之和,为3900万余元。之后,进一步明确各被告人的违法所得,成功挽回经济损失2242万元,有力维护了权利人合法权益。
【典型意义】
技术辅助办案,破解专业难题。办理涉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案件,尤其是对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更高、鉴定意见审查难度较大的疑难复杂案件时,邀请检察技术部门同步介入侦查、辅助办案是破局良策。检察技术人员可以就涉案专业技术方面的事实认定,开展技术性证据的专门审查,提出专业性意见,也可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同步论证、拆解比对等,帮助破解专业技术难题。检察技术部门提供的鉴定意见、审查意见、专业技术事实认定等,可以作为办案部门认定案件事实的参考依据。
分层精准打击,强化全链条惩治。类似涉案人员众多、分工职责复杂、犯罪环节紧扣、窝点横跨多省市的知识产权犯罪,易形成复杂共同犯罪。检察机关突破传统打击模式,以分层穿透思维直击犯罪链条核心,从下游经销商逐层追溯,锁定研发破解芯片的源头环节,理清六级犯罪网络的层级关联。在打击过程中,注重分层定性,对各环节涉案人员逐层分析,结合主客观情况,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等,确定各自责任,形成对整个违法产业链的闭环式打击,同时对各犯罪嫌疑人的量刑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体现了对复杂涉众型犯罪全链条惩治及精准追责的实际效果。
穿透审查资金,助力追赃挽损。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支付已成为经济犯罪的主要支付方式。在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案件中,对资金流的审查至关重要。检察机关在办理涉案人员众多、上下游链条复杂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时,可以将穿透式审查涉案资金流作为着力点,结合微信聊天记录等电子数据,准确认定涉案非法经营数额。在夯实案件证据的基础上,明确各行为人的违法所得,充分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优势,更好助力追赃挽损,弥补被害企业损失,化解社会矛盾。